钟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39%,是当今第五十六大姓。
「钟」源出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微子就是子姓钟姓的始祖。然而,经过后人的考证最终得出子姓钟姓的始祖应为微子之弟“微仲衍”。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3 以官为氏。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乐器中以“钟”为十二律之首,郧公钟仪的先祖以职业为姓姓钟。他们后代比较有名的还有楚大夫钟建以及钟子期。钟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识知音”的故事而名闻遐迩。
钟姓分布
当代钟姓的人口440余万,排在全国第五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钟姓人口由37万激增到440多万,增长了12倍,钟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广西四省区,大约占钟姓总人口的65%。其次在湖南、福建、重庆、浙江,这四省市的钟姓又占了19%。广东居住了钟姓总人口的26%,为钟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两广、湘赣闽、川渝三个钟姓聚集中心区。在600年间,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南、四川迁移成为主流。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桂琼、赣闽、浙江南端、湖南大部、贵州东南、湖北东南端、四川东南、黑龙江与内蒙古北段交界地区,钟姓一般占当地人国韵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2.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瓣13%,居住了大约64%的钟姓人群。在云南东部、川贵大部、重庆、湖南北部、湖北中i部;蜜徽南部、浙江大部、江苏南端、上海、台湾,钟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3%一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22%的钟姓人群。
河南许昌
当代钟姓的人口440余万,排在全国第五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钟姓人口由37万激增到440多万,增长了12倍,钟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广西四省区,大约占钟姓总人口的65%。其次在湖南、福建、重庆、浙江,这四省市的钟姓又占了19%。广东居住了钟姓总人口的26%,为钟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两广、湘赣闽、川渝三个钟姓聚集中心区。在600年间,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南、四川迁移成为主流。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桂琼、赣闽、浙江南端、湖南大部、贵州东南、湖北东南端、四川东南、黑龙江与内蒙古北段交界地区,钟姓一般占当地人国韵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2.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瓣13%,居住了大约64%的钟姓人群。在云南东部、川贵大部、重庆、湖南北部、湖北中i部;蜜徽南部、浙江大部、江苏南端、上海、台湾,钟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3%一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22%的钟姓人群。
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大书法家。颍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
钟烈: 钟烈:宋国未代君主宋康王之子,宋微仲衍二十七世孙,生于战国周显王(姬扁)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为王后封烈公为“锺邑大夫”(锺邑为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掉曹国之城邑)。公元前286年,宋国亡,宋王偃出逃,后死于魏国温邑(今河南省温县);烈公奔豫州锺离山(河南许州宗昌县安邑乡店前里)定居,因曾封“锺邑大夫”,遂以封地“锺”为姓,成为锺氏烈系受姓太始祖。
钟嵘: 南朝齐、梁时人,祖籍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少好学,齐时为国子生,通《周易》,州举为秀才,累迁至司徒行参军。梁时历临川王行参军、衡阳王元简记室,掌文翰。为居士何胤作《瑞室颂》,文辞典雅华丽;又著《诗评》,论古今五言诗优劣。卒于官。(,参见《南史》)
钟惺: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郎中。以福建提学佥事归,卒于家。与谭元春评选唐诗为《唐诗归》、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称竟陵体。还撰有读书随笔《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