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源出
彭(Pé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姓。为颛顼帝有玄孙陆终第三子?]铿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所载,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三子姓?]名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省徐州),建立大彭国,称为彭祖,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彭氏。2、出自?u姓。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有彭姓。据《国语》所载:“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女、斟、曹、芊,周灭之。”此说是讲彭姓为祝融之后,为八姓之一。3、出自有商。老彭,即师挚,为商巫师。彭为商的卜官,甲骨文中多见。4、由他族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有胡、西羌、南蛮,清时满、蒙、回、苗、白、瑶、土家、苦聪、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甘肃陇西郡,江西宜春郡。
长寿堂、可祖堂:长寿堂、可祖堂都是因彭姓始祖(彭铿)彭祖而来。彭铿封于彭,古人说“其道可祖”,后来称之为彭祖。相传他活了800岁,在商朝末年,他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了柱下史。于是,彭姓后人以“长寿”为堂号。
彭城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辞官后定居于揭阳,是彭氏进入广东的始祖。其子孙除留居揭阳外,先后迁居丰顺、大埔、兴宁、五华、梅县等地。迁居丰顺县人数最多,有“彭半县”之称。
此外,彭姓主要堂号还有:“陇西堂”、“淮阳堂”、“述古堂”、“尚贤堂”、“敦本堂”、“光裕堂”、“雉封堂”、“思敬堂”、“衣言堂”、“述信堂”、“奎聚堂”、“三召堂”、“三瑞堂”、“商贤堂”、“柱下堂”、“明经堂”、“孝睦堂”、“雍睦堂”、“春福堂”、“积厚堂”、“博士堂”、“曹斐堂”、“敦伦堂”、“深远堂”等。
商末时,大彭氏失国,此时已有彭姓人迁居河南南阳一带,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阳去楚为大夫,是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开始。秦末时楚汉争霸,位于楚国都城的徐州处于战乱状态,有一支彭姓为避战乱而离彭城远迁陇西。汉时有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魏晋时,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姓人大举南迁,此际有史料表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动。南北朝北齐时,彭宣八世孙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间),九世孙中有一支迁居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彭姓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彭构云五世孙彭轩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迁湖南西部,唐末时,彭轩六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宋神宗时,嗣元的九世孙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姓始祖。另据载,彭姓亦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彭姓有部分移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 彭德怀国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极其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尊敬、爱戴和怀念。1958年为民请命,在庐山会议中被打倒,“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屈屈而终,享年76岁。
彭春: 彭春: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康熙时历任太子太保、副都统、都统等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统兵驱雅克萨沙俄侵略军。后参与准噶尔部平叛,败噶尔丹于昭真多(今属蒙古)。
彭俞: 彭俞:宋代进士,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官至终朝散郎。著有《君子传》、《循吏龟鉴》等传世。
彭韶: 天顺进士。官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历官刑部郎中、四川按察使、应天巡抚、顺天、永平二府巡抚。与何乔新为郎中时有重名,一时称何、彭。曾在四川毁淫祠。孝宗立,历官吏部左侍郎、刑部尚书。曾整理盐法。与吏部尚书王恕审查人才,核查功劳实绩,仕路为清。与王恕及何乔新称三大老,被贵戚、幸臣所忌恨,意志不能尽行,乞休。卒,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彭孙: 少以勇敢自负。仁宗皇祐间应募,讨岭南、交趾,皆有功。后征河西,以三千军获辎重六万。历官忠州刺史、莱州防御使。建言复灵州,会神宗有疾,寝不报,遂乞归。卒年七十九。
彭乘: 举进士,授汉阳军判官,奏请侍养亲老,遂归。天禧初,为天平军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荆门军。徙提点京西刑狱,擢知制诰。官终群牧使。少以好学著称,藏书万余卷,皆亲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
彭孙贻: 一字羿仁。明拔贡生。父以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布衣蔬食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诗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
彭遵泗: 号石甫。彭端淑弟。乾隆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官至甘肃凉州府同知。善诗,尤长于古文。有《蜀碧》记张献忠在蜀事。另有《丹溪遗稿》。
彭时: 正统进士。郕王监国,入内阁参预机务。升侍读。景泰时,升左春坊大学士。修《寰宇通志》成,升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天顺时复入内阁,兼翰林院学士。宪宗即位,建议上两宫尊号,与李贤力主并上钱皇后、周贵妃、皇太后尊号。礼成,升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同管经筵。成化改元,升兵部尚书。修《英宗实录》成,加封太子少保。立朝三十年,忠心为国,有所推荐,不使其人知他推荐。十一年卒。赠太师,谥文宪。
彭百川: 好学,终老布衣。撰《太平治迹统类》,记宋朝廷大政及诸臣事迹,可与史传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