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凝结。凝固。凝冻。凝集。凝脂。凝滞。
◎ 聚集,集中:凝聚。凝重(zhòng )。凝神(聚精会神)。凝思。凝眸。凝睇(注视)。凝练。
详细字义
◎ 凝 níng
〈动〉
(1)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freeze]
凝,水坚也。——《说文》
凝,定也。——《广雅》
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凝土以为器。——《考工记》
天气严疑之气。——《礼记·乡饮酒义》
霜锷水凝。——枚乘《七命》
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唐· 岑参《走马川行》
(3) 又如:凝寒(寒冷冻结);凝冰(冰;结冰);凝雨(雪);凝涸(冻结);凝霜(凝结成霜)
(4) 凝聚;积聚 [condense;agglutinate;coagulate]
沙石凝积,地势无所宜。——《盐铁论·轻重》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又如:油还没凝住;水凝成了冰;凝合(聚拢集结);凝情(凝聚愁情);凝图(收聚天下图书);凝尘(积聚的尘土);凝蹇(凝结);凝露(凝结的露珠;凝聚成露;凝结着露珠);凝心(专心;一心一意);凝玩(专心观赏把玩);凝念(沉思;专心思考);凝待(专心等待);凝睛(眼不转睛);凝意(意念专注)
(6) 集中;注目;注视 [concentrate one's attention; fix one’s eyes on]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凝听翔立。——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凝盼(注视);凝目(注目;凝视);凝眺(注目远望);凝眼(注目);凝瞳(注目)
(8) 停止;静止 [stop]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江淹《别赋》
(9) 又如:凝坐(静坐);凝停(静止;停滞);凝绝(停止;中断);凝族(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凝澹(静止)
词性变化
◎ 凝 níng
〈形〉
(1) 稳重;庄重 [calm and steady]
器量宏大,风度端凝。——清· 徐珂《清稗类钞·容止类》
(2) 又如:凝正(稳重端庄);凝厚(稳重敦厚);凝直(庄重而正直);凝峻(庄重严峻);凝特(庄重严肃,与众不同);凝简(庄重而朴实);凝旷(端庄旷达);凝稳(端庄稳重)
(3) 徐缓 [slow]
缓歌慢舞凝丝竹。——白居易《长恨歌》
(4) 又如:凝笳(徐缓幽咽的笳声);凝净(平缓明静)
(5) 表示程度很深 [deep]。如:凝冬(严冬);凝冽(谓严寒);凝寒(严寒);凝湛(深湛清澈);凝烟(浓密的雾气)
(níng)指凝结,引申指聚集,集中。
[①][níng]
[《廣韻》魚陵切,平蒸,疑。]
“冰2”的今字。“疑2”的被通假字。
(1)冰冻;结冰。
(2)凝结;凝固;积聚。
(3)形成。
(4)坚定;巩固。
(5)谓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6)停止;静止。
(7)严整。参见“凝命”。
(8)表示盛大或程度很深。参见“凝妝”、“凝寒”。
(9)徐缓。
[广 韵]:魚陵切,下平16蒸,yíng,曾開三平蒸疑
[平水韵]:下平十蒸·去声二十五径
[唐 音]:*ngi?ng,ngi?ng
[国 语]:níng
[粤 语]:jing4king4
[闽南语]:geng5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宋朝·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唐朝· 李贺《李凭箜篌引》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唐朝·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宋朝·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宋朝·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宋朝·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朝· 李白《清平调·其二》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唐朝· 崔护《五月水边柳》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德隐 《新秋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