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 姓。
详细字义
◎ 海 hǎi
〈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词性变化
◎ 海 hǎi
〈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hǎi)指大海,取名表示胸怀宽广、知识广博。
[①][hǎi]
[《廣韻》呼改切,上海,曉。]
(1)百川会聚之处。后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
(2)指海水。
(3)指大湖或大池。
(4)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之地。
(5)指大的容器。
(6)比喻众多同类事物的积聚面。
(7)比喻极多、极大。
(8)没有节制,漫无边际。
(9)指来自海外的(物品)。
(10)上海的略称。
(11)渤海的略称。
(12)“好”的谐声字。参见“海猴兒”。
(13)语助词。
(14)姓。明代有海瑞。见《明史》本传。
[上古音]:之部晓母,x?
[广 韵]:呼改切,上15海,hǎi,蟹開一上咍曉
[平水韵]:上声十贿
[唐 音]:*x??i
[国 语]:hǎi
[粤 语]:hoi2
[闽南语]:hai2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先秦· 佚名《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唐朝·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唐朝· 李约《过华清宫(一曲霓裳四海兵)》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唐朝·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唐朝· 李白《春怨(白马金羁辽海东)》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唐朝· 高适《塞下曲(结束浮云骏)》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唐朝· 李益《塞下曲》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明朝· 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宋朝·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清朝· 曹雪芹《交趾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