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

首页 / 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释义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用法

舌战群儒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典故
  •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成语翻译
英语:

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

舌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形容惊讶的神态。
  • 释义: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看到这一幕他舌挢不下,久久不能平静。
  • 释义:敝:破;焦: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宁可舌敝唇焦,也要说服你。
  • 释义: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敝:破;枯:枯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费尽了唇舌
  • 色彩:贬义成语
儒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同“焚书坑儒”。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见“焚书坑儒”。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