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姓氏档案
  • 拼音:dīng
  • 部首:一
  • 总笔画:2
  • 繁体字:丁
  • 得姓始祖:丁公伋
  • 分布最多省份:江苏
  • 得姓方式:以谥号为姓氏
  • 百家姓位置:第177位
丁姓起源

    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470多万,为全国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

    「丁」源出

    丁(Dī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姜太公之子?常?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2、出自丁侯的后裔。据《姓氏考略》所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国人宋丁公的子孙以其字号“丁公”为氏,称为丁姓。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数民族改姓、赐姓而来。

    丁姓分布

    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470多万,为全国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丁姓人口由40万增加到了470多万,增长了近12倍,丁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丁姓人口增长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湖北、安徽、河南,这四省的丁姓人口大约占了丁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贵州、辽宁、湖南、浙江、山东、江西,这六省的丁姓又集中了30%。江苏省的丁姓人口占丁姓总人口的13%,为当今丁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江苏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丁姓聚集地区。在600年期间,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间有很大区别,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丁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浙、安徽大部、山东东部:江西东北、福建西北、湖北东端和西南、湖南西北、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端、甘肃大部分、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辽宁大部、黑吉东部,丁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5%,居住了大约49%的丁姓人群。在豫鄂大部、湘赣闽大部、广东东部、广西西北、云南中部、贵州东南和北端、四川北部和东段、陕渝、山西西南、青海东部、山东中部、河北东北部、京津、内蒙古东部、辽宁西端、吉林北部、黑龙江中部,丁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一0.48%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8%,居住了大约37%的丁姓人群。

丁姓分布地区

    河南省兰考县一带、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迁徙分布

    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470多万,为全国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丁姓人口由40万增加到了470多万,增长了近12倍,丁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丁姓人口增长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湖北、安徽、河南,这四省的丁姓人口大约占了丁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贵州、辽宁、湖南、浙江、山东、江西,这六省的丁姓又集中了30%。江苏省的丁姓人口占丁姓总人口的13%,为当今丁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江苏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丁姓聚集地区。在600年期间,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间有很大区别,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丁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浙、安徽大部、山东东部:江西东北、福建西北、湖北东端和西南、湖南西北、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端、甘肃大部分、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辽宁大部、黑吉东部,丁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5%,居住了大约49%的丁姓人群。在豫鄂大部、湘赣闽大部、广东东部、广西西北、云南中部、贵州东南和北端、四川北部和东段、陕渝、山西西南、青海东部、山东中部、河北东北部、京津、内蒙古东部、辽宁西端、吉林北部、黑龙江中部,丁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一0.48%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8%,居住了大约37%的丁姓人群。

丁姓名人

    丁德兴: 丁德兴:(1327―1366) 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初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参加朱元璋军,称“黑丁”。元末百姓名其曰:皂袍将丁德兴,威名四海。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分兵略溧水、淋阳,擒陈兆先。下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进管军总管。克金坛、广德诸地,擢左翼元帅。又取徽南诸州,破宜兴,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从征陈友谅,大距鄱阳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阳)诸郡。后与徐达讨张士诚,卒于军团。洪武帝称其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虎将”。

    丁复: 以越将从刘邦起于薛,至霸上,以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属周吕侯,破龙且于彭城,为大司马讨平项羽军,有功高祖六年封阳都侯谥敬

    丁谓:  字谓之,后改淳化进士。与孙何齐名,时称“孙、丁”。历峡路转运使、刑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等。天禧三年(1019),为参知政事。次年,排斥寇准去位,升为宰相,封晋国公。暗中交结内侍雷允恭,左右朝政。又勾结女道士刘德妙,散布流言,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又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喜为诗,于图画、音律、博奕,无不通晓。为官机敏有智谋,狡猾过人,与林特、陈彭年、王钦若等,时称“五鬼”。死于光州。

    丁耀亢: 号野鹤。顺治间由贡生官至惠安知县。能诗,晚游京师,与王铎等人相唱和。有《丁野鹤诗钞》、《赤松游》、《表忠记》等。

    丁特起: 太学生高宗绍兴五年八月,由贵州文学为龙阳县尉有《孤臣泣血录》

    丁申: 原名壬,丁丙兄。诸生。官候选主事。太平天国战争中,文澜阁藏书散佚,申与丙悉心收拾残书于战火之余,得一万余册。重建文澜阁时,以献书受朝廷表彰。又熟谙乡邦文献,与丙编有《杭郡诗》三辑。

丁姓男孩常用字
丁姓女孩常用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