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姓氏档案
  • 拼音:lù
  • 部首:阝
  • 总笔画:7
  • 繁体字:陸
  • 得姓始祖:陆通
  • 分布最多省份:陆
  • 得姓方式:以国名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198位
陆姓起源

    「陆」源出

    1、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2、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个孙子叫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史称陆氏正宗,这是山东陆氏的起源。3、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此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陆浑国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4、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代北鲜卑有很多鲜卑人复姓“步陆孤”氏,随魏文帝迁如洛阳后改为陆氏。

陆姓分布地区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

陆姓堂号

    三畏堂: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雍正朝,“镇国将军陆韫卒,上体恤故臣,加封镇国公,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世袭。”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长恩伯(承恩伯)、骁骑二等子。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 品级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赐江宁镇国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国法律例、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  陆蠡传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子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陆氏又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其堂号。

迁徙分布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陆姓在台湾地区诸姓中,排列较后,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献委员会1973年出版,众文图书印行)内排列序为第108位,户数为439。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林添福、何金赐、何钦藤、林金山撰辑,台湾省名姓渊源研究学会编印,1990年5月出版)书中排  陆通列,陆姓在台湾诸姓中占第94位。据此,陆姓较1973年有明显增多。该书内还有二则载述:一则称陆氏族人播迁闽、粤及渡海来台之资料,未详;一则载陆姓在台湾县市和乡镇地区情况,其中在台湾分布较多之县市依次为:台北市、高雄县、台北县、高雄市、宜兰县。分布较多之乡镇地区依次为:高雄桥头、台北市松山区、台北市大安区、永和市、台北市古亭区。

陆姓名人

    陆友仁: 见陆友

    陆粲:  字子余,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庶吉士。七试皆第一。张璁、桂萼尽出庶吉士为部曹、县令,有才,得工科给事中。偕御史郗元洪清核马房钱谷。抗疏折服御马太监阎洪,宿弊为之一清。与同官刘希简争张福狱,帝怒,杖三十,释还职。张璁、桂萼专断朝政。他上疏言璁、萼之罪,被贬贵州都镇驿丞。稍升永新知县,奸猾屏迹。母死,哀伤过甚,未终丧而卒。

    陆人龙: 别号平原孤愤生。生活于万历至明末。曾以平原孤愤生笔名撰写长篇小说《辽海丹忠录》,又以陆人龙本名撰写《型世言》,参与其兄陆云龙之出版、选评活动。《型世言》在1987年被法籍华人教授陈庆浩发现于韩国奎章阁后,其人遂为世所知。

    陆友: 号砚北生。善诗,尤长五律,兼工隶楷,又博鉴古物,凡钟鼎铭刻法书名画,皆有精识。柯九思、虞集交荐于朝,未及用而归吴。辟室名“志雅斋”,置古今名集图史,客至煮茗清谈不倦。有《砚史》、《墨史》、《砚北杂志》等。

    陆筠: 字元礼,一陆贺从孙。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主贵溪簿,历迁江西帅司参议,官终朝奉大夫。好《孟子》,有《翼孟音解》。

    陆长源:  初为薛嵩从事。贞元十二年授宣武军行军司马,主掌汴州政事。董晋卒,知留后事,兵士作乱,被杀。(,参见《新唐书》)

    陆釴: 号静逸,初冒姓吴。少工诗,与张泰、陆容齐名,号“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第二。授编修,历修撰、谕德,侍东宫。孝宗即位,进太常少卿兼侍读。有《春雨堂稿》。

    陆云:  陆机弟。吴灭,随兄机入洛阳,为太子舍人。出为浚仪令,所在赏罚严明。“八王之乱”中,与兄依附成都王颖。陆机兵败被杀,受牵连被捕囚禁,死于狱中。博学有才气,与陆机齐名,时称“二陆”。著有《新书》十篇及数百篇文章。

    陆九渊:  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乾道进士。除敕令所删定官。光宗即位,知荆门军,筑城以固边防,颇有惠政,诸司交荐,为丞相周必大称赞。尝与朱熹会于鹅湖,进行学术辩论,各持己见,史称“鹅湖之会”。无极、太极之辩,通信往来,争论不休。门人杨简、袁燮诸人能传其学说。与其兄九韶、九龄,并称三陆。卒,谥文安。

    陆寿名: 号芝庭。顺治九年进士。官宁国府教授。有《凤鸣集》。

陆姓男孩常用字
陆姓女孩常用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