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姓氏档案
  • 拼音:huì
  • 部首:心
  • 总笔画:12
  • 繁体字:惠
  • 得姓始祖:姬阆、展获(柳下惠)、嬴驷、季悼子、公子彭、熊章、服惠伯、姜元、姬夷吾、姬弗涅、公子惠
  • 分布最多省份:山西、陕西等地
  • 得姓方式:以祖辈名字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204位
惠姓起源

    「惠」源出

    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直系裔孙惠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远古时期,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就叫惠连。在惠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为姓氏者,称惠氏,世代相传至今。2.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的周惠王,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其支庶孙以其谥"惠"为氏。3.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僖公之子公子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4.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公子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5.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的周惠王,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惠公姬夷吾,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7.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姜元,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8.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贤哲孟献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9.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惠王熊章,属于以帝王谥号为氏。10.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桓公疫裔孙惠伯彭,属于以先祖封号为氏。1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鲁桓公疫裔孙惠伯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12.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13.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三妃之一的惠妃,属于官职称谓为氏。14.源于库莫奚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惠姓先祖

    惠姓得姓始祖姬阆、展获(柳下惠)、嬴驷、季悼子、公子彭、熊章、服惠伯、姜元、姬夷吾、姬弗涅、公子惠。

惠姓分布地区

    郡望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e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扶风郡:汉武帝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惠姓堂号

    景言堂:宋朝时,常熟知县惠畴,勉励农民勤于农事,发动人民学文化,表扬奖励好人,惩罚坏人,把地方治理地很好。他建了一座阁子,丞相在上面题上“景言”两个字作为对他的旌表。此外,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扶风堂”等。琅琊堂:以望立堂。扶风堂:以望立堂。余庆堂:资料有待补充。百岁堂:资料有待补充。

迁徙分布

    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有的学者认为,惠姓是上古时期陆终的第二子惠连的后代。如果依照这种考证,惠姓中国人是更加源远流长了。在过去2000多年期间,惠氏的活动地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长久以来在历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几乎全是江、浙人氏。古代的扶风,在今陕西平东南,全国惠氏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扶风郡(今陕西省扶风县一带)。清朝初年,惠氏家族中惠荣耀迁至贵州省罗甸县深井乡干洞村,现已发展二十多代,其后人现主要分布在罗甸马场、干洞,平塘塘边镇塘泥村塘房、新街村万家屋基及惠水县太阳等地!

惠姓名人

    惠栋: 惠周惕之孙,惠士奇之子。元和县学生员。承传家学,尤精通《易》。著有《九经古义》二十二卷,《易汉学》八卷,《易例》二卷,《周易述》二十三卷,《明堂大道录》八卷,《禘说》二卷,《古文尚书考》二卷,《后汉书补注》二十四卷,《王士祯精华录训纂》二十四卷,《九曜斋笔记》、《松崖文钞》,得到很高评价。乾隆二十三年卒。

    惠周惕:  字元龙。原名惠恕。江苏吴县人、惠有声之子。先后从学于徐枋、汪琬,研究经学。康熙中期进士,充直隶密云知县。著有《易传》、《春秋三礼问》、《砚溪诗文集》,其《诗说》为二卷,谓《大雅》、《小雅》之音别。

惠姓男孩名字
惠姓女孩名字
惠姓男孩常用字
惠姓女孩常用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