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姓氏档案
  • 拼音:fàn
  • 部首:艹
  • 总笔画:8
  • 繁体字:範
  • 得姓始祖:范武子(士会)
  • 分布最多省份:河南
  • 得姓方式:封邑
  • 百家姓位置:第46位
范姓起源

    「范」源出

    1. 出自祁姓,为帝尧陶唐氏裔孙刘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范氏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据《姓纂》的记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  范姓始祖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J在晋国担任士师,遂为士氏,称士?J,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2.出自楚国,以地为姓:楚国有范地,左传文公九年,有范山。3.少数民族范姓。

范姓先祖

    士会(约公元前660年―公元前583年)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J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S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S克为执政。二十年后,晋悼公犹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赵武、叔向等犹追思士会,欲从之游。范姓尊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范姓分布地区

    山东高平郡。

范姓堂号

    范姓的主要堂号有:“高平堂”、“后乐堂”、“芝本堂”、“鸡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积善堂”、“忠恕堂”、“经义堂”、“经义堂”、“逵道堂”等。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范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西、河南和湖北地区。秦汉时,范姓已经分布到、河北、山东、江苏等长江以北地区,随后进入江南地区。宋朝时期,范姓大约有6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河南、江苏,这四省范姓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湖北、江西、陕西,这五省的范姓又集中了31%。四川为范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范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四川、冀豫、苏鲁三大块范姓人口聚集中心。明朝时期,范姓大约有4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范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范姓人口净减少了26万。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范姓是北方地区的姓氏,自然遭到严重的冲击。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福建,这三省范姓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山东,这三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5%。浙江省的范姓人口约占范姓总人口的20%,为范姓第一大省。全国范姓中心由北、由西向东南漂移,形成了浙苏闽赣的范姓人口聚集中心。

    当代范姓的人口已近460万,为全国第五十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7%。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安徽、山东三省,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山西,这六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9%。河南省是范姓第一大省,约占范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的四川、辽宁三大块范姓人口聚集地区。范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晋豫鲁、冀京津、皖苏沪浙、辽吉黑、陕宁蒙大部、鄂赣闽大部、台湾北部,范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9%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0.3%,居住了大约72.5%的范姓人口。在四川东部、重庆、云南北端和西南、贵州西北、甘肃大部、宁夏南部、陕西西南、湖北西南、湖南东北部、赣闽台南部、广东大部、广西东部,范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一0.4%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7.8%,居住了大约18.4%的范姓人口。

范姓名人

    范镇: 举进士。历起居舍人、知谏院、集贤殿修撰、知制诰、翰林学士等。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法,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授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辞不就,改提举崇福宫。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累封蜀郡公。镇待人以诚,不言人过,临政事,决大议,和色语壮。其文章在契丹、高丽广为传诵。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文。

    范晔: 范泰子。少好学,善文章,能隶书,晓音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初为彭城王刘义康冠军参军。后为檀道济司马,随军北征,迁尚书吏部郎。文帝元嘉九年,触犯义康,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取诸家而作《后汉书》。十七年,义康以专权被黜,晔迁左卫将军,官至太子詹事。二十二年末,因涉及孔熙先等欲迎立义康事,被杀。狱中作《与诸甥侄书》,述所撰《后汉书》意旨。

    范梈:  字亨父,一为翰林院编修官。升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兴学校,雪理冤案。天历二年(1329)任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病逝。所著诗文多传于世。

    范咸: 号九池。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御史,曾巡视台湾。有《周易原始》、《读经小识》、《碧山楼古今文稿》、《柱下奏议》、《台湾府志》、《浣浦诗钞》等。

    范宁:  范汪子。少笃学,多所通览。为桓温所恶,终温之世,兄弟皆未出仕。后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为世人表率。历临淮、豫章二郡太守。后患眼疾辞官,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卒于家。

    范晞文: 号药庄。太学生。度宗咸淳中上书劾贾似道,贬琼州。元世祖时,程钜夫荐之于朝,不受职,流寓无锡以终。一说擢江浙儒学提举,转长兴丞。有《药庄废稿》、《对床夜话》。

    范德机: 见范梈

    范景文:  字梦章,万历进士,授东昌推官。治行高等,擢吏部稽勋主事,历文选员外郎,代理选事。天启中,官文选郎中,不附魏忠贤,亦不附东林。曾言:“天地人才,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事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曾为一时之名言。崇祯时,累官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要。李自成入京师,投井死。赠太傅、谥文贞。清朝赐谥文忠。

    范蠡: 由楚入越,被越王勾践任以国政。吴王夫差破越,勾践被围于会稽,他献计买通吴太宰伯嚭向吴求和。后帮助勾践励精图治,恢复发展实力,乘机攻灭吴国,称为上将军。随后弃官浮海至齐,变姓易名,自称

    范致明: 范致虚兄。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徽宗崇宁三年,以宣德郎谪监岳州酒税。政和元年,坐阿附张商英,编管蕲州。官终奉议郎知池州。有《岳阳风土论》、《池阳记》。

范姓男孩常用字
范姓女孩常用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