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姓氏档案
  • 拼音:xuē
  • 部首:艹
  • 总笔画:16
  • 繁体字:薛
  • 得姓始祖:奚仲
  • 分布最多省份:河南
  • 得姓方式:以地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68位
薛姓起源

    薛姓是中国人的一个姓氏,发源于今山东济宁、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现今,薛氏族人已广布全国,其分布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全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约六百七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42%。

    「薛」源出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奚仲居于薛(山东滕县),一度迁于邳(山东徽山县)。春秋后期迁到下邳(江苏邳县),后成为齐国的属地。战国时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沛邑,为大夫,逐以原国名「薛」为氏。二?s据《吴录》所载,孟尝君受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祀,子孙逐以「薛」为氏,三?s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叱干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薛」氏。

薛姓先祖

    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薛姓的分布

    当代薛姓的人口已近310万,是全国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薛姓人口由27万增长到近310万,增长了11倍多,薛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等同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陕西、河南三省,大约占全孱酵矬慧队口的39%。其次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安徽,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7%。江苏为薛姓第一大省,占薛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东南苏皖、西北秦晋、北部豫冀三块薛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薛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薛姓在长江以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薛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陕宁晋豫、甘肃东部和中西部、渝鄂北部、新疆西北,薛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45%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3%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51%的薛姓人群。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北、河北东部、京津、山东北部、辽宁西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部和西北、四川北带、渝鄂皖中部、浙江北端、上海、广西中部,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一0.4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6.7%,居住了大约21.6%的薛姓人群。

薛姓分布地区

    山西河东郡,河南河南郡,河南新蔡郡,安徽沛郡,山东高平剧。

迁徙分布

    当代薛姓的人口已近310万,是全国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薛姓人口由27万增长到近310万,增长了11倍多,薛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等同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陕西、河南三省,大约占全孱酵矬慧队口的39%。其次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安徽,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7%。江苏为薛姓第一大省,占薛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东南苏皖、西北秦晋、北部豫冀三块薛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薛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薛姓在长江以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薛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陕宁晋豫、甘肃东部和中西部、渝鄂北部、新疆西北,薛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45%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3%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51%的薛姓人群。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北、河北东部、京津、山东北部、辽宁西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部和西北、四川北带、渝鄂皖中部、浙江北端、上海、广西中部,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一0.4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6.7%,居住了大约21.6%的薛姓人群。

薛姓名人

    薛时雨: 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参李鸿章军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著有《藤香馆集》,附词二种:《西湖橹唱》、《江舟?G乃》。

    薛举: 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隋大业三年(公元617年)曾与其子仁果举兵,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率众三十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后其子继位,兵败降唐。

    薛福成:  字叔耘。以副贡生参曾国藩军幕,积官至直隶州知州。历宁绍台道,湖南按察使,光禄、大理寺卿。光绪初年,上疏治平六策,密议海防十事。坚决反对任用英人赫德为总海防司。朝鲜内乱,请急发兵增援。中法战争时,筹防宁波,击却法军。光绪十五年,任驻英法义比四国使臣,致力于保护贸易,参与坎巨提、南洋各岛设领事官诸交涉及议定滇缅边界、商务,订定条约,著有《庸庵文编》、《笔记》、《海外文编》、《出使英法意比日记》、《浙东筹防录》。光绪二十二年归国,至上海卒。

    薛应旗: 敷教祖父。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由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违严嵩意,贬建昌通判。后官浙江提学副使。博学。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齐名。

    薛俊: 先从乡人陈琨受理学。后从王守仁学,亦有所得。弘治十七年举人。授连江训导,升玉山教谕。官至国子学正,奔丧归卒。

    薛涛: 幼随父入蜀,沦为乐妓。工诗,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创制松花小笺,人称薛涛笺。

    薛居正: 后唐清泰进士。历仕后晋、汉、周。宋初,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李重进,并判留司三司,出知许州。历兵部侍郎、参知政事等。奉诏监修《五代史》(即《旧五代史》),旋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为相宽简,不好苛察。爱好读书、为文落笔不能自休。其子惟吉收集为三十卷以献,赐名《文惠集》。中毒致死,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薛瑄: 从魏希文、范汝舟学,研究洛、闽渊源。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选授御史。正统时,历山东提学佥事、大理左少卿。首讲学“白鹿洞”书院,称为“薛夫子”。得罪王振,被诬几死。景帝时历大理寺丞、南北大理寺卿。英宗复辟,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以老归。撰有《读书录》二十卷。

薛姓男孩常用字
薛姓女孩常用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