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问牛

首页 / 丙吉问牛
丙吉问牛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ǐng jí wèn niú

释义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出处

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

典故

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西汉大臣。汉宣帝时任丞相,封博望侯。丙吉常到各地巡视,了解民情。一次到乡间视察,途中遇到百姓间发生群殴,死伤者横陈路旁。丙吉见后,并不过问,随行官吏对此很奇怪。乘车前行又看到有人赶着一头牛,牛吐舌喘气。丙吉吩咐停车,让驾车吏前去询问:“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随员们认为丞相见百姓死伤不问,却去问牛,前后失当。有人去问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伤了人,长安令和京兆尹(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应依法追捕处理,这是他们的职责。而作为丞相,只是考察百官的治绩,在岁末上奏皇帝进行赏罚罢了。对于这类小事,我不应过问。现在正值春季,天气并不热,这头牛并未远行而气喘,这表明气候反常,恐怕对农业生产有所损害,所以我才停车相问。位居三公,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这正是我这丞相所应担忧的事啊!”属吏们听后,心悦诚服,都认为丙吉能识大体。丞相问牛喘,正是克尽关心国计民生的职责。后因用作称颂官员关心民间疾苦的典故。

牛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晋书·王献之传》:“ 桓温 嘗使﹝ 王獻之 ﹞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駮牸牛,甚妙。”后因以“筆誤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 释义: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