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千里

首页 / 赤地千里
赤地千里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chì dì qiān lǐ

释义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用法

赤地千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典故
  • 春秋时期,卫灵公到晋国去途中夜宿濮水上游,夜半听到神秘琴声,他命乐官师涓记录下来,会见时给晋平公演奏。晋国乐官师旷说这是亡国之音,晋平公还意犹未尽。第二次演奏时大风大雨相随,后来发生大旱,三年之内造成赤地千里
造句

1.那一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2.由于气候异常,非洲许多地方已经干旱得赤地千里了!

3.去年的一场旱灾,造成这个村落赤地千里,好不凄凉!

4.这两年大旱,造成赤地千里,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5.由于连年战争,这一带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6.他们就曾亲眼目睹过那哀鸿遍野、赤地千里的惨象。

7.在旧社会,大旱之年,赤地千里,饿死的人就太多了。

8.夷州,一个人稠物穰繁荣昌盛的小城市,现在已经变得赤地千里荒无人烟,入目的只是颓垣败壁。

9.当关公回到南天庭听到百姓的诉求哭讨声时,便俯瞰下界,见赤地千里,旱情严重,于是便启奏玉帝,请旨擒服妖龙为民除害。

10.东汉建武年间,蒙古高原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a thousand li of barren land

俄语:

опустошить обширные райóны

赤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赤手:空手。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炊事班长赤手空拳,英勇拼搏,终于捉住了一个敌人。
  • 释义:中国的别称。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赤县神州是中国的别称。
  • 释义: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只要能赤心报国,哨所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 释义: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 色彩:中性成语
里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氂,亦作“ 釐 ”。《魏书·乐志》:“但氣有盈虚,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裏,簽了大腿。”《玉娇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滿盤從起。”
  • 释义: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