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

首页 /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出处

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用法

精卫填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典故
  •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成语翻译
英语:

never yield in spite of reverses

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形容极为精妙。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如果伦敦精妙绝伦的街风时尚将要翩翩而来,那会是个好消息,这也意味着,大家不用会为担心成本而伤脑筋了。
  • 释义: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小伙子们虽然衣衫褴褛,但个个都透着精明强干,参加八路军,将来准是好样的。
  • 释义:形容富有才智,满腹经纶。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我已工作得精疲力尽
海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内心翻江倒海,痛苦挣扎。
  • 释义: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完全是件新工作,差不多要白手起家,得自己向那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掏沙拣金去。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