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而治

首页 / 鸣琴而治
鸣琴而治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íng qín ér zhì

释义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出处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用法

鸣琴而治作谓语、定语;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种言论只能为谣传者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
治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拨:治理;兴:兴起。平定乱世,进行治理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道家的主张很好,但垂拱而治的国家从来就没有。
  • 释义: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放心是船,满意为帆。团结是皮,奋进是馅。衷心地感谢全体员工的励精图治和全情付出。
  • 释义:振奋精神,力图治理好国家。
  • 释义: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