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闻达

首页 / 不求闻达
不求闻达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qiú wén dá

释义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候。”

用法

不求闻达作谓语、宾语;形容人不想出名

典故

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于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年)率师伐魏,临发上书后主说:“我本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南阳隆中亲自耕作,只求在乱世之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争雄中显身扬名。而先帝不以臣身分低贱,三次屈身到草庐中拜访我,询问当世之事,我很是感激,所以才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命。先帝临终把大事托附于我,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也已齐备,我当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

成语翻译
英语:

have no intention of distinguishing oneself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 色彩:褒义成语
达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后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 释义: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人情:人情世故;练达:熟悉通达。指通晓待人处世的经验。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