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带

首页 / 不绝如带
不绝如带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jué rú dài

释义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

出处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用法

不绝如带作谓语、定语;用于危急时

成语翻译
英语:

continue in a situation as feeble as a thin thread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匕、鬯,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古代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 色彩:中性成语
带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亦作“褒衣博帶”。亦作“裒衣博帶”。宽衣大带。古代儒者的装束。《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綣領而王天下者矣……豈必襃衣博帶,句襟委章甫哉?”《汉书·雋不疑传》:“ 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襃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颜师古 注:“襃,大裾也。言着襃大之衣,廣博之帶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韋承貽 咸光 中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曰:‘褒衣博帶滿塵埃,獨上都堂納試迴!’”《明史·张士隆传》:“夫裒衣博帶之雅,孰與市井狡儈之羣。” 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襃衣博帶進賢冠,禮樂東方萬國看。”亦省作“ 襃博 ”。 宋 梅尧臣 《宿州河亭书事》诗:“新衣尚穿束,舊服變襃博。” 宋 苏轼 《谢对衣金带表》之一:“豈徒褒博以爲容,願盡糜捐而報德。”
  • 释义: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逢衣: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读书人的衣服;浅带:宽博的衣带。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