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

首页 / 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释义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用法

不识之无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典故

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意即连七个月的婴儿都不如。

成语翻译
英语:

illiterate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 色彩:褒义成语
无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视:看待。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形容不当一回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视:看待。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形容不当一回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