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

首页 / 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yí yú lì

释义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用法

不遗余力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全力以赴

典故

公元前260年,秦赵主力会战于长平,赵国失败,主将赵括战死,赵军四十余万人被秦军全部坑杀。在这次战争中,秦军也打得精疲力尽,再也没有余力攻打赵国。这样,秦国便以战胜之余威,遣使至赵,要求赵国割让六城作为讲和条件。赵孝成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刚从秦国到达赵国的楼缓极力主张割地求和,赵王也表示同意。赵国上卿虞卿知道后,坚决反对。他问赵王,秦兵攻打赵国,是精疲力尽之后退回去的呢,还是虽有能力进攻,但只是因为爱您而不攻呢?赵王说:秦国攻打赵国,已经尽了最大力量了,一定是精疲力竭而撤兵的。虞卿说,秦国尽了最大力量而不能攻占的,您却将其白白的奉献给秦国,这不是帮助秦兵进攻自己吗?秦兵以后如果年年再来攻打,不断要求割地,您该怎么办!赵国有多少土地可供您割让于秦?这样下去,赵国不是要灭亡了吗?不如不与秦国讲和,而以五城之地给予诸侯,换取他们出兵攻秦。这样,我们赵国失地于诸侯,还可以得偿于秦。赵王听了,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不与秦国讲和,而派虞卿出使齐国,争取诸侯出兵,从而打败了秦国的军事进攻。

成语翻译
英语: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依:安装;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不方便的地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 色彩:中性成语
力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同心合力。
  • 释义:较:比较;量:估量。衡量时机和实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用尽智慧和力量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