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病入膏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1.得病需及时就医,难道非要拖到病入膏肓才后悔莫及吗?
2.这人的病情已病入膏肓,恐怕再也无法挽回了。
3.尽管爷爷病情严重到病入膏肓,但他仍保持乐观,精神可嘉。
4.老太太总觉得自己病得很重,似乎病入膏肓,因此整天唉声叹气。
5.小明的爸爸因长期吸烟罹患肺癌,如今病入膏肓,所剩时日无多。
6.面对疾病,切勿逃避治疗,应提早预防,以免病入膏肓,危及生命。
7.这家公司资金链断裂已久,病入膏肓,恐怕离倒闭不远了。
8.犯错误如患病拖延,若执迷不悟,终将病入膏肓;及时改正则能保身心健康。
9.这类人恶习难改,病入膏肓,仅靠言语劝说已无法奏效。
10.这些歹徒恶习深重,已病入膏肓,盼法官严惩不贷,判以重刑!
have no hope of recovery
病(やま)い膏肓(こうこう)に蕑る,病気が不治の状態に蕑ったこと
на краю могилы
être malade à la dernière extrémi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