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膏剩馥

首页 / 残膏剩馥
残膏剩馥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cán gāo shèng fù

释义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出处

《新唐书 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用法

残膏剩馥作宾语;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典故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长期旅居吴、越、齐、赵等地。天宝十三载(754年),因向唐玄宗献赋受到赞赏,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只身奔灵武谒见肃宗,任右拾遗,后因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出走,流落成都。经西川节度使严武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又携家东下,辗转流离于两湖地区。终因贫病交迫,死于耒阳湘江舟中。他的诗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炽热感情。在创作艺术上,则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历史气息,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故《新唐书》的作者说,唐诗发展到杜甫时,已是气势磅礴,千姿百态,包容了古今诗文的长处。他人或许达不到这种境界,而杜甫则犹有余力。他的“残膏剩馥”,也使后人受惠无穷。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the lasting fragrance of a broken grease

残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做人不应攀附权贵,乞求施舍,甘受残杯冷炙的屈辱。
  • 释义:指年老体衰。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父亲残年余力,很少顾及家事。
  • 释义:见“残杯冷炙”。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战败后残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 色彩:贬义成语
馥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 释义:见“残膏剩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