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衣木食

首页 / 草衣木食
草衣木食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cǎo yī mù shí

释义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用法

草衣木食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

近义词
反义词
草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 释义:见“风行草偃”。
  • 释义:见“风行草偃”。
  • 释义: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 色彩:中性成语
食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 释义:亦作“麄衣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唐 李翱 《左仆射傅公碑》:“夫人麤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用助公事。”《云笈七籤》卷一一五:“麤衣糲食之外,所得施諸貧病。”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分别》:“麄衣糲食心無歉,爲親老常懷悽慘。”
  • 释义:同“ 麤衣惡食 ”。《後汉书·袁京传》:“﹝ 袁彭 ﹞行至清,爲吏麤袍糲食,終於議郎。”
  • 释义: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