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姓氏档案
  • 拼音:cén
  • 部首:山
  • 总笔画:7
  • 繁体字:岑
  • 得姓始祖:姬渠(岑子)
  • 分布最多省份:安徽、广东、广西等地
  • 得姓方式:以国为氏、少数民族改姓
  • 百家姓位置:第67位
岑姓起源

    岑姓位列宋代百家姓第67位,在当代大陆与台湾的新百家姓中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岑」源出

    岑姓来源有二:1.出自姬姓。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吕氏春秋》、《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武王(一说文王)封为岑子,其地为梁国岑亭(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他族。两越(指广东、广西)“狸人”(狸系旧时对南部少数民族之蔑称,族名,后部分与汉、壮分别融合,在海南岛为黎族之先民)多此姓;今壮、布依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岑姓先祖

    岑子。姬姓,名渠,周文王异母弟姬耀之子,古岭子国之后。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天下,其中将其从弟渠封于岑,为子爵,故渠又称为岑子,岑子之后,以国为氏,称岑姓,并尊岑子为其得姓始祖。

岑姓分布地区

    湖北南阳郡,河南棘阳郡,河南河南郡。

岑姓堂号

    “南阳”、“绳武”、“章庆”等。

迁徙分布

    岑姓发源于今陕西韩城,历先秦而降,岑姓一支迁居南阳郡。东汉初始,中兴名将岑彭的出现,不但使得沉寂已久的岑姓名扬天下,也为后世岑姓之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岑彭功封舞阴侯,被刺死后,其子岑遵嗣,后当朝皇帝又念及岑彭之殊功将岑遵弟岑淮封为谷阳侯,可谓显赫一时。遵子伉,伉子杞,杞子熙,熙子福世袭,他们不但贵为侯爵,而且入仕当朝,极大的壮大了南阳岑姓之名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岑姓依旧繁盛于南阳郡,并以之为中心,因仕宦、避难、谋生等原因渐有远离祖居地而徙奔于山西、山东、河北,以及南部省份之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者。唐朝是又一个岑姓发展之高峰期,其位居相位者三名,为官者不计其数。其第一位宰相是岑文本,其祖父岑善方南朝后梁时官至起部尚书,其父之象为隋邯郸令。文本弟文叔子岑长倩,文本孙岑羲均官至宰相,诚为显赫荣耀。湖北地近河南,隋代之前即有岑姓落籍江陵,唐代时,文本之后也有徙居江陵者,其玄孙岑参便为这一支的杰出代表。五代十国至宋元间,两湖等地岑姓有迁于今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江西之地者。明初,山西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岑姓在全国分布之地愈广,福建、海南等地均有岑姓入籍。明末,张献忠入蜀建立大西政权,于川地杀戮无数,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清入主中原后,为恢复当地经济发展,强令湖南、湖北以及广东部分地方的百姓入填四川,当地岑姓也概莫能外,入迁于今四川、重庆之地。历有清一代,岑姓分布之地愈广,并有沿海之岑姓飘洋过海,进入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如今,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广东、广西等地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岑姓约占全国汉族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

岑姓名人

    岑参: 岑参:荆州江陵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

    岑熙: 岑熙:岑彭玄孙,东汉大臣。袭爵,娶安帝妹涅阳长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任职期间,招聘隐逸,参论政事,得百姓赞颂。

    岑彭: 岑彭: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东汉初大将。更始时封归德侯,官至颍川太守。归刘秀后,任刺奸大将军,转战河北。刘秀即帝位,任为廷尉,行大将军事,积功封舞阴侯。旋奉令入蜀击公孙述,直拔武阳,进驻成都附近,为刺客所杀。

    岑安卿: 号栲栳山人。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沦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岑仲勉: 历史学家。名铭恕、汝懋,1912年毕业于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作财政、税务、邮政职员,工余潜心研读史书,并发表多篇论文和专著。遂得陈垣推荐,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在历史考证、西北史地和隋唐史研究方面成果甚丰。著有《佛教天竺考释》、《黄河变迁史》、《先秦史》、《隋唐史》、《西周社会制度问题》、《府兵制度研究》、《西周文史论丛》、《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隋书求是》、《岑仲勉学术论文集》等。

岑姓男孩常用字
岑姓女孩常用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