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缓:迟缓。迟笨。迟钝。迟疑。迟重(zhòng )。迟滞。
◎ 晚:迟到。迟暮,迟早。推迟。延迟。
◎ 姓。
详细字义
◎ 迟
遲 chí
〈形〉
(1) (形声。本义:慢慢走)
(2) 同本义。泛指慢 [walk slowly;slow]
迟,徐行也。——《说文》
迟,缓也。——《广雅》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行道迟迟。——《诗·邶风·谷风》
迟归有待。——《易·归妹》
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迟徐(缓慢);迟滞(缓慢阻滞)
(4)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slow;obtuse]
料事同而迟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迟。——《汉书·杜周传》。注:“谓性非敏速也。”
(5) 迟疑;犹豫 [hesitate to]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晚 [late]
迟,晚也。——《广雅》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7) 又如:他来迟了;迟疾(太晚,耽搁太久)
(8) 早 [early]。如:迟旦(黎明,清晨);迟明(黎明,清晨)
(9) 长久 [long]
昭假迟迟。——《诗·商颂·长发》
(10) 又如:迟久(长久)
用作人名意指谨慎、行成与思、有毅力之义
[①][chí]
[《廣韻》直尼切,平脂,澄。]
“迟1”的繁体字。亦作“赿1”。亦作“迡1”。亦作“遅1”。亦作“遟1”。
(1)徐行。
(2)缓慢。
(3)晚。
(4)久。
(5)迟钝。
(6)迟疑,犹豫。
(7)迟留;逗留。
(8)废置;停滞;不通畅。
(9)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缓慢,一呼一吸的时间内跳三下,即每分钟跳六十次以下的脉搏。
(10)通“犀”。参见“遲利”。
(11)通“治”。芟除。
(12)姓。汉有迟昭平。见《汉书·王莽传下》。
[②][zhì]
[《廣韻》直利切,去至,澄。]
“迟2”的繁体字。亦作“遟2”。
(1)等待。
(2)比及,等到。
(3)想望,希望。
(4)接待,招待。
(5)副词。乃。
[上古音]:脂部定母,diei
[平水韵]: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粤 语]:ci4
[闽南语]:ti5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宋朝· 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唐朝·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唐朝·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清朝· 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宋朝·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唐朝· 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宋朝· 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唐朝· 王建《寒食(田舍清明日)》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宋朝· 陈与义《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宋朝·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