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yuè)。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
◎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讯。
详细字义
◎ 音 yīn
〈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sound;voice]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music tone]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news;message;information]。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pronunciation]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yīn)指声音、音乐、音信、知音。
[①][yīn]
[《廣韻》於金切,平侵,影。]
(1)声音。
(2)音乐。
(3)音律。
(4)口音,话音。
(5)字音,读音。
(6)指音节。
(7)言语;文辞。
(8)音讯;信息。
(9)通“意”。意思;意义。
(10)通“蔭”。
[上古音]:侵部闕母,?m
[广 韵]:於金切,下平21侵,yīn,深開三平侵B影
[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粤 语]:jam1
[闽南语]:im1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近代·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唐朝·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宋朝·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宋朝· 曾几《苏秀道中》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宋朝· 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清朝·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宋朝·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宋朝·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宋朝· 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魏晋· 曹植《杂诗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