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吟字的基本信息
  • 拼音:yín
  • 繁体字:吟
  • 总笔画:7
  • 部首:口(口字旁)
  • 部首笔画:3
  • 声调:阳平
  • 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是否常用:是
  • 汉字五行:木
吟字的基本解释

◎ 唱,声调抑扬地念:吟咏。吟诵。吟味(吟咏玩味,体味)。吟讽(吟咏讽诵)。
◎ 叹息,痛苦的声音:吟啸(a.悲哀愤慨地长叹;b.吟咏)。呻吟。
◎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吟。
◎ 鸣,叫:风吟。猿吟。

吟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唫 yín 
〈动〉
(1)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2) 同本义 [sigh;groan]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 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3)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4) 吟咏;诵读 [chant;recite]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谓歌诵也。”
(5) 又如:吟盐咏絮(对盐吟咏女子的赞词);吟月(对月吟诗);吟弄(吟唱;吟咏);吟呻(吟咏;推敲诗句);吟玩(吟咏玩赏);吟颂(讴吟歌诵);吟诗(吟诵诗歌);吟歌(吟咏歌唱);吟写(吟咏抒写)
(6) 鸣,叫 [sing]
熊咆龙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又如:吟叫(鸣叫);吟吼(吼叫);吟鸟(善鸣的鸟);吟蛩(鸣叫着的蟋蟀);吟鸣(鸣叫);吟啸(呼啸;呼叫);吟虫(善鸣的虫)
(8) 作诗,写诗;推敲字句 [compose]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9) 又如:吟怀(作诗的情怀);吟讽(作诗。亦谓作诗讽刺)
词性变化
yín 
〈名〉
(1) 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 [song (as a type of classical poetry)]。如:吟卷(诗册;诗稿);吟草(诗稿);吟轴(诗卷;诗册);吟笺(诗稿);吟集(诗集);《秦中吟
(2) 诗人 [poet]。如:吟肩(诗人的肩膀);吟骨(诗人的精神);吟客(诗人);吟堂(诗人的堂室,书斋);吟眸(诗人的视野);吟笔(诗人的笔);吟窗(诗人的居住的窗户);吟魂(诗人的灵魂)

吟字的起名寓意

(yín)指吟咏、吟诵、吟味。

吟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yín]
[《廣韻》魚金切,平侵,疑。]
[《廣韻》宜禁切,去沁,疑。]
亦作“1”。“3”的被通假字。亦作“1”。
(1)吟咏;诵读。
(2)指抒写。
(3)叹息;呻吟。
(4)鸣,叫。
(5)吹奏。
(6)谓语音模糊。
(7)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8)常用指与作诗或诗人有关的事物。参见“吟壇”、“吟肩”、“吟鞭”。
(9)弹奏古琴的指法。吟法为:左手按弦,在某一徽位作短距离的往复摆动。
(10)象声词。
(11)姓。唐有嘉州刺史吟约。见《正字通·口部》。
[②][yǐn]
亦作“2”。
见“噤吟”。
[③][jìn]
通“1”。
闭口。

吟字在音韵字典的解释

[广 韵]:魚金切,下平21侵,yín,深開三平侵B疑
[平水韵]:下平十二侵·去声二十七沁
[唐 音]:*ngyim
[国 语]:yín
[粤 语]:jam4ngam4
[闽南语]:gim2,gim5

带吟字的诗句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宋朝· 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唐朝·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宋朝·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清朝· 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宋朝·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魏晋· 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元朝· 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子兰 《秋日思旧山》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宋朝· 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唐朝· 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吟字在首位的女孩名字
吟字在末位的女孩名字
与吟字同音的字
与吟字同部首的字
与吟字同笔画的字
与吟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