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

首页 / 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释义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用法

舌战群儒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典故
  •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成语翻译
英语:

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

舌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辩论会上,红方绿方舌剑唇枪,各不相让,让人耳不暇顾。
  • 释义: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惊讶的神态。
儒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秦始皇执政时期,嬴政推行严苛政策,焚书坑儒,致使诸多典籍损毁殆尽。
  • 释义: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释义:同“焚书坑儒”。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