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首页 / 公而忘私
公而忘私

  • 色彩
    褒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释义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用法

公而忘私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典故
  •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祁黄羊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的闲言闲语。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
造句

1.他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那种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

3.做个公而忘私的好官吧!

4.他公而忘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5.王村长公而忘私,为人民办好事。

6.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那种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7.我们要学习焦裕禄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

8.诚实、诚心、诚挚、诚恳待人,公正、公平、公道、公而忘私

9.公而忘私人本道,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心头,言行一。

10.“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be so devoted to public interests as to forget one's own interests

俄语:

забóтиться об óбщем,забывáя личное

法语:

s'oublier soi-même dans l'intérêt du bien commun

成语歇后语

三过家门而不入

公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你的茅台呢?快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公诸同好吧!
  • 释义: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法律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人,我们都应严格遵守。
  • 释义:指王公贵族子弟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农夫心焦似火煎,而公子王孙们却悠闲地摇扇纳凉。
  • 释义: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同“公报私仇”。
  • 释义:见“公平合理”。
  • 色彩:中性成语
私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他真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做事公道,从不以权谋私。
  • 释义: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 释义: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借公务谋取私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建立小团体;牟取私利。
  • 色彩:贬义成语
"公而忘私"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