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留

首页 / 鸡犬不留
鸡犬不留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jī quǎn bù liú

释义

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用法

鸡犬不留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遭到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先后在卫、宋、郑等地碰壁与受到磨难后,弟子劝阻他不要赴晋,他一意孤行,在中牟城见到阳虎屠城,城内鸡犬不留的惨象,终于让孔子放弃去晋国的念头,一心去陈国推销“仁政”
造句

1.日寇进村后,到处烧杀抢掠,鸡犬不留

2.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常常是烧杀抢掠,鸡犬不留

3.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极为残酷,那真是鸡犬不留,斩尽杀绝。

4.日本“三光”政策所到之处,鸡犬不留

5.敢惹我们,这是找死,杀他个鸡犬不留,寸草不生!

6.开城纳降!不然打破城池,鸡犬不留!

7.管你如何防备,老子定要柳家鸡犬不留为我死去的兄弟报仇!

8.肖副将,发信号调集一个校尉营,给我踏平这里,鸡犬不留!

9.凡是惹他们不爽的人或者国家随手覆灭鸡犬不留,因果循环俗话说有压迫就会有反抗。

10.裴倾臣的确很想知道这几位的仇人是何方神圣,能把整个游轮闹的鸡犬不留

成语翻译
英语:

even fowls and dogs are not spared

日语:

皆殺(みなころ)しにする

德语:

selbst Hühner und Hunde bleiben nicht verschont--etwas mit Stumpf und Stiel ausrotten

成语谜语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亥 (打一成语)

鸡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干什么工作都是一样的,没有鸡口牛后,高低贵贱之分。
  •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释义: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那老婆婆一脸鸡皮鹤发,想必有八十岁了。
留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不能留在家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同“片瓦无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去:离开。心已在别处,难以挽留。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