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雷不及塞耳

首页 / 疾雷不及塞耳
疾雷不及塞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六字成语
  • 形式
    6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释义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用法

疾雷不及塞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

成语翻译
英语:

a sudden peal of thunder which leaves no time to cover the ears

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声厉色
  • 释义:指大风急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色彩:中性成语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亦作“ 竊鐘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亦猶竊鐘掩耳,以衆人爲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爲莫覩。”《通志·总序》:“後世衆手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鍾掩耳。”参见“ 掩耳盜鐘 ”。
  • 释义: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在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