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雷不及掩耳

首页 / 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掩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六字成语
  • 形式
    6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释义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

《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用法

疾雷不及掩耳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典故
  • 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with a rettle

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他历来对卑鄙小人疾首蹙额
  • 释义: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赵老师总是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从不疾言厉色地训斥我们。
  • 释义: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所谓疾风劲草,不到最后关头,很难看出节操是否坚贞。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玲玲和丹丹在考试时交头接耳,被老师视为作弊。
  • 释义: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