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

首页 / 口诛笔伐
口诛笔伐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释义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处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用法

口诛笔伐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造句

1.但正如他们口诛笔伐的银行家那样,很少有人会这么想。

2.人人口诛笔伐,痛斥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3.对坏现象我们要口诛笔伐

4.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

5.当弊案爆发时,人人口诛笔伐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

6.这个反党集团罪恶滔天,铁案如山,理应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

7.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口诛笔伐,使之无处容身。

8.俄国人用口诛笔伐乌克兰的方式来纪念俄格战争一周年。

9.批判会上,同学们个个口诛笔伐

10.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成语翻译
英语:

denounce by tongue and open

日语:

口頭であばき,文章で責める

俄语:

казнить пером и словом

德语:

etwas mündlich und schriftlich verurteilen

成语谜语

武乡侯答阵骂王朗,骆宾王草檄讨则天(打一成语)

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看到这个口齿伶俐、讨人喜欢的女孩正游走在死亡的边缘时,学生们被震撼了,他们试图通过询问琳达的临床症状,去逃避他们心中的不安。
  • 释义: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你说的这些事,口说无凭,我无法相信。
伐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以为功高而自我夸耀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 色彩:中性成语
"口诛笔伐"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