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首页 /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 色彩
    褒义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用法

明察秋毫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造句

1.多亏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2.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3.他能明察秋毫,他注意到一切事物。

4.别对孩子明察秋毫,给他一点空间。

5.罪犯在明察秋毫的公安人员面前瞒不过,只得老老实实地供出了实情。

6.无论嫌犯多麽狡猾,很难逃得过检察官的明察秋毫

7.一个优秀的警察在办案中十分细心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8.经理明察秋毫,即使我不说事情的原因,他也知道底细。

9.然而,他的目光很快就变得犀利而明察秋毫了。

10.明察秋毫的监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成语翻译
英语:

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日语:

細(こま)かいところまで明察する

俄语:

острое зрение

德语:

tief in die Dinge eindringen kǒnnen

法语:

percevoir les moindres détail

成语歇后语

电子显微镜 | 包老爷立案 | 包老爷(包公)办案

明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明月清风寄相思!
毫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颊:面颊;毫:毫毛。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毫毛。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商贾自谦之词。谓谋求小利。语出《初学记》卷二四引 晋 成粲 《平乐市赋》:“目語額瞬,動頞塞鼻,談智於尺寸之间,窺窬於分毫之際。”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商贾》:“作商而歸,謝人曰窺窬分毫耳。” 陈玩 直解:“作商者引此以自謙,言其所得財利若此之不大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陈宝祠》:“ 封 輒怒,裂眥相向曰:‘汝本錐刀小子,窺窬分毫。’”
  • 释义: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多亏父母洞察秋毫,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现象,送到医院后才让人松了口气。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