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傲心高

首页 / 气傲心高
气傲心高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qì ào xīn gāo

释义

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

用法

气傲心高作谓语、定语;指人心高。

典故

允禵(īí题,1688-1755年),姓爱新觉罗,名允禵,是康熙皇帝第十四子。允禵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贝子(满语,意为“天生”贵族,为清宗室爵位第四等。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他屡从康熙皇帝征讨边疆,立有战功,深受喜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为抚远大将军(清代封爵之一,出征专授将军,统率部队,驻防各地)。康熙皇帝亲自在太和殿授给抚远大将军印,并命令用正黄旗纛(dú独,皇帝亲征所用仪仗之大旗,绘五色销金云龙纹的黄色大龙旗),去征讨准噶(Gā咖)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并驻防西宁,后又驻防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主持西北战事。康熙皇帝去世后清世宗胤祯即位,以次年为雍正元年(1723年)。他指示总理王大臣说:“西边这一路军队事务,抚远大将军允禵的职务和责任很是重大,但是皇父丧事若不回京城来,恐怕在内心里是不安静的,速急发行公文给爱新觉罗·允禵王爷,令他奔驰驿(yì一)道(古代跑马传递公文的驿站之间的大道)兼程赶回京城来。”等到允禵速急赶回,却命令他留守景陵(康熙帝)陵墓,解除了军权。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帝又指示说:“爱新觉罗·允禵缺乏知识,狂妄无理,气质傲慢,心思高深,我希望他能改悔,以便加给恩惠。”监禁允禵在景陵寿皇殿旁十多年,到清世宗雍正帝死后,才由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于乾隆元年(1736年)将允禵放出来。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be proud and ambitious

气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 释义: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高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退隐避世,自鸣清高。
  • 释义:形容风浪很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沟:壕沟;垒:堡垒。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贵人:地位显贵的人;眼高:藐视一切。指地位高贵的人瞧不起他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