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shì níng rén
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息事宁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汉章帝刘炟(56-88年),明帝第五子,在位十四年,在位期间,外戚势力开始增长,矛盾也逐渐激化。为了缓和矛盾,元和二年(85年)春,他向三公颁诏说:“目下正值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应顺应阳气上升之势,促使万物更加繁茂。要通知各地官府,凡非死刑案件不必察验追查,官吏之间互相争讼及民事纠纷暂不受理。以期达到平息事端,顺应万物生长之情,待立秋后再恢复往常办法。”
1.平日待人处事,最好抱著息事宁人的态度,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2.我们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不去争执,而是付钱了事。
3.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来解决冲突。
4.作为政客,乔治?布什从来就不是什么息事宁人的主儿。
5.永远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否认自己的经验或信念。
6.老先生以忍让为本,凡事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7.息事宁人的做法,有时只会助长邪恶,于事反无补益。
8.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了了之。
9.息事宁人的谎言,胜过搬弄是非的真话。
10.面对有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make concessions to avoid trouble
争(あらそ)いを鎮(しず)めて人々(ひとびと)を安心(あんしん)させる
замять дело <примиренчество>
réconcillier les deux parties en conflit
休闲种萝卜(打一成语) | 八小时之外(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