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足捩耳

首页 / 顿足捩耳
顿足捩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dùn zú liè ěr

释义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出处

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用法

顿足捩耳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顿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同“顿足搥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报告深入剖析国际形势,见解独到,让人顿开茅塞
  • 释义: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 释义: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 色彩:中性成语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 释义: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亦作“ 竊鐘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亦猶竊鐘掩耳,以衆人爲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爲莫覩。”《通志·总序》:“後世衆手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鍾掩耳。”参见“ 掩耳盜鐘 ”。
"顿足捩耳"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