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首页 / 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yǐ mào qǔ rén

释义

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用法

以貌取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典故
  • 出处《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造句

1.花些时间在仪表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以貌取人

2.如果领导以貌取人,自然会冷落了某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3.不能以貌取人,通常看一个人特别准的是眼睛,你可以从第一眼就看出这个人的品怎么样。还可以通过平时的衣着打扮,动作等细微之处看。。。

4.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不能以貌取人,要从本质上去评定这个人的好坏。

5.事实证明,以貌取人往往是要犯错误的。

6.在这次旅游途中,进入购物店里,我看到了这家店员以貌取人藐视穷人见钱眼开的本性。

7.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要看他的品德不应以貌取人

8.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9.用人要以人品、能力为取舍依据,不应以貌取人

10.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要用心感受他人可贵的品质,才是明智的。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日语:

外見(がいけん)だけで人柄(ひとがら)や能力(のうりょく)を決(き)める

俄语:

судить по внешнему виду

德语:

jn nur nach dem ǎuβeren Schein beurteilen

法语:

juger les gens seulement par leur apparence

成语歇后语

刘备轻看庞统

成语谜语

影楼不拍黑白片(打一成语) | 讨媳妇图漂亮(打一成语) | 招收仪表工(打一成语)

以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色彩:中性成语
人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