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首页 /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字数
    八字成语
  • 形式
    8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yì yī ér chū,bìng rì ér shí

释义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易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易如反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释义: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 色彩:中性成语
食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 释义:亦作“麄衣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唐 李翱 《左仆射傅公碑》:“夫人麤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用助公事。”《云笈七籤》卷一一五:“麤衣糲食之外,所得施諸貧病。”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分别》:“麄衣糲食心無歉,爲親老常懷悽慘。”
  • 释义:同“ 麤衣惡食 ”。《後汉书·袁京传》:“﹝ 袁彭 ﹞行至清,爲吏麤袍糲食,終於議郎。”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