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麦

首页 / 不辨菽麦
不辨菽麦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释义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用法

不辨菽麦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

典故

公元前573年,晋国大臣栾书、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发动政变,杀死晋厉公。为了拥立新君,他们派荀莹、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周子迎回为君,是为晋悼公。按照传统立嗣方式,应该由周子的哥哥即位为君,但是他非常愚昧,连豆麦这些农作物都不认识,因此大臣们没有立他。

成语翻译
英语: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 色彩:褒义成语
麦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景象荒凉。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色彩:中性成语
"不辨菽麦"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