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lái miàn mù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本来面目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1.揭开世界的面纱,认清其本来面目,却依旧热爱,生命自会绽放美丽。
2.她声嘶力竭地哭泣,那件我试图遗忘的悲惨事重现脑海。那,或许是她真实的本来面目。
3.研究历史,要探寻过去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深刻理解,领悟新知。
4.如果权力真的改变人的本性,那么真正的君子,其本来面目又是何样呢?
5.事情办妥之后,他终于展现了真实的本来面目,如同藏弓不再需要的鸟。
6.贪污犯的真实身份,即他的本来面目,已经被彻底揭开了。
7.他的真实性格,即本来面目,被同事毫不留情地揭露了。
8.人生路上,用心观察,方得见人的本来面目,活出真我风采。
9.他伪装善良,试图掩盖自己作恶多端的本来面目。
10.她并不随意迎合他人,严肃认真才是她的真实本来面目。
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本来面目
das wahre Gesicht
大花脸卸妆
不抹胭脂不搽粉(打一成语) | 奏上灯谜请君猜(打一宗教词语) | 书中自有颜如玉(打一常言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