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首页 /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用法

刻舟求剑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典故
  •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造句

1.信息时代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2.你现在这个样子无异于刻舟求剑,当然,守株待兔也不是办法,必要的时候你得放得下面子委曲求全,忍一忍,最后就会皆大欢喜了。这四个成语是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放在一个恰当的语境中就好。 

3.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4.家长们以当年学习的方法来要求如今的孩子无异刻舟求剑

5.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6.爱情很少永恒的,会时过境迁,爱情需要双方的珍惜呵护,但更需要缘分。爱着的双方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当一方的爱情已消逝时,另一方还沉湎在爱情最美时的感觉之中,其实逝去的爱情就如刻舟求剑一样不可得不可求,总是生活在过去的记忆中会徒增无限烦恼。所以当对方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但若不爱你也是真的不爱你,这就是缘分。

7.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8.我们要用发展有眼光来看问题,用刻舟求剑的方法以及静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是行不通的。

9.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10.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成语翻译
英语:

ridiculous stupidity

日语:

情勢(じょうせい)の変化も知らず,古いしきたりに拘(こたわ)ること

成语谜语

曹冲称大象,吴王索鱼肠(打一成语)

刻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片刻也不能松懈。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喻极力修饰词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仇恨极深。
  • 色彩:中性成语
剑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挂剑”比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 脣槍舌劍 ”。
  • 释义: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