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

首页 / 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用法

口若悬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 出处:《晋书 郭象传》王衍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释义:“悬河”,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造句

1.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2.同班同学小刘每次讲起武侠故事就口若悬河,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3.老刘这人别看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实际上肚子里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4.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5.没有口若悬河的本事,怎能成为演说家?

6.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7.他生性木讷,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8.他一坐下来就口若悬河地说起他的探险经历。

9.他一反平常的结巴,口若悬河似地辩论起来。

10.他生性木訥,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

成语翻译
英语:

talk glibly

日语:

弁舌がさわやかである,立(た)て板(いた)に水,立て板に水を流(なが)すように弁舌である

俄语:

язык хорошо подвешен

德语:

wie ein Wasserfall reden

法语:

avoir la langue bien pendue

成语谜语

训(打一成语) | 话说长江 (打成语一) | 汀(打一成语) | 白浪滔天(打一成语) | 水帘洞(打一成语)

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看到这个口齿伶俐、讨人喜欢的女孩正游走在死亡的边缘时,学生们被震撼了,他们试图通过询问琳达的临床症状,去逃避他们心中的不安。
  • 释义: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 色彩:中性成语
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溃:散,乱。溃败的敌人像河水冲决堤坝一样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邈若山河”。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