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

首页 /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 色彩
    褒义成语
  • 结构
    复杂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颂好的诗文或事物。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用法

脍炙人口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造句

1.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2.我要好好学习写作文,好让我的作品也像李白、杜甫的诗那样脍炙人口

3.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4.著名的唐代诗圣李白先生,他创作的诗总是脍炙人口

5.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6.李白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好词。

7.其实,从古流传至今流传之物,可谓少之又少。而酒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除了人们对于它的看重,更是因为那些关于酒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在证明着它的渊源和重要性。

8.凡一代文学作品,有脍炙人口者,亦有默默无闻者。

9.我国古代大诗人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

10.真正的经典,往往能传诵不绝,脍炙人口

反义词
  • 平淡无味
成语翻译
英语:

enjoy great popularity

日语:

人口(じんこう)にかいしゃする

俄语:

приходиться всем по вкусутся

德语:

allgemeine Anerkennung finden

法语:

être l'objet de l'admiration générale

口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锦、绣:精美艳丽的丝织品。心里口中都像锦绣一样的绚丽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满腹文章;词藻华丽;才华横溢。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在场也好,倒要让他瞧瞧,世界上竟有东协理伊都这样雄才大略,锦心绣口的人。
  • 释义:比喻闭口不说话。
  • 释义: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言锦心绣口。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两者都有琅琅上口的主题曲。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