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

首页 / 秣马厉兵
秣马厉兵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ò mǎ lì bīng

释义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用法

秣马厉兵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准备战斗。

典故
  • 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造句

1.听到消息,战士们秣马厉兵,不长时间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2.全队秣马厉兵准备同邻校比赛。

3.同志们,我秣马厉兵这么多天,终于到了走出根据地的时候了!记住这次行动的目的。

4.那武总兵必然选择抱佛岩作为秣马厉兵之处。

5.在接近年底的关键时刻,各大金融设备厂商抓紧秣马厉兵,目标直指换芯市场。

6.此时冀州的苏护正在秣马厉兵,准备发动战事,苏护和四大诸侯都有来往。

7.然而,汉、唐、新三国总是念念不忘夏、商、周侵占本国土地的事情,元气恢复之后,各国不约而同地秣马厉兵,准备收复失地。

8.广西内部则由白崇禧、黄旭初实际负责,整理省政,开浚财源,秣马厉兵,扩充实力,以冀东山再起,与蒋介石重争高下。

9.天已经很晚了,士马劳累,应当驻军休息,而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要求在广成住宿,秣马厉兵,养精蓄锐,然后再乘夜进兵,天明时分攻城。

10.自他上位,便秣马厉兵,图谋霸业,鲁国与吴近在咫尺,展大夫慧眼如炬,对此不会毫不知情吧?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feed the horses and sharpen the weapons

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秣:喂;脂:涂油脂。喂饱马,给车涂好油脂。指准备作战或准备好交通工具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色彩:中性成语
兵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买马招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算计别人;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很多低价低质量游戏在中国出售。结果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赔钱还毁了市场。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