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鹞北鹰

首页 / 南鹞北鹰
南鹞北鹰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nán yào běi yīng

释义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出处

《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用法

南鹞北鹰作宾语、定语;指性格刚直严峻的人。

典故
  • 晋武帝时期,御史大夫崔洪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以敢于直言为著称,曾经多次直言进谏晋武帝,受到武帝的重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十分怕他,评论他是:“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南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当年,他带领部队马不停蹄地南征北战,打了一个接一个胜仗。
  • 释义: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 释义: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 色彩:中性成语
鹰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凶残贪婪。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