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宜之计

首页 / 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quán yí zhī jì

释义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用法

权宜之计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典故
  •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 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造句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

2.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都是权宜之计

3.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4.我们租住房屋,只是权宜之计

5.修那座小桥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在那里还要修一座大桥呢。

6.李自成建立娘子军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往后怎么办,他还没有想好。

7.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将长期坚持下去。

8.这是米卢的权宜之计

9.坚持不让权宜之计取代原则,不让浮夸掩盖事实。

10.家庭收养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失依儿童长远发展和终身大事。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makeshift

日语:

臨機応変の措置(そち)

俄语:

временное мероприятие

德语:

Notbehelf

法语:

pis aller

成语谜语

联刘抗曹(打一成语)

权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见“权宜之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权衡轻重,利或是弊,主要在于你的选择。
  • 释义: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权力的奢望迷住了心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尊:地位或辈分高。权位高,势力大
  • 色彩:中性成语
计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们为了欺世盗名,搞假材料,做假报告,拍假照片,千方百计掩盖事实真相。
  • 释义: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