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间之音

首页 / 桑间之音
桑间之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āng jiān zhī yīn

释义

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用法

桑间之音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桑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亦作“桑荫未移”。语本《战国策 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桑荫不徙”。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桑榆暮景”。
  • 色彩:中性成语
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的小品太多,用旁敲侧击的笔法,常用弦外之音
  • 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梵:清净;呗:佛教的赞歌;圆:圆通。诵佛教经典,唱佛教赞歌,讲佛教教义。指举行法会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