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详细字义
◎ 旗 qí
〈名〉
(1) 同本义 [bear-figured flag]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flag;banner]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pennant]。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Eight banner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banner]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name of constellation]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词性变化
◎ 旗 qí
〈动〉
号令 [Order]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qí)意为标识。
[①][qí]
[《廣韻》渠之切,平之,羣。]
亦作“簱1”。亦作“籏1”。
(1)古代画有熊虎图象的旗。
(2)亦作“旂”。泛指各种旗帜。
(3)犹表明;标志。
(4)犹号令。
(5)指茶芽始展的小叶。
(6)星名。
(7)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8)清代农民军的编制单位。
(9)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10)通“箕”。二十八宿之一。
(11)姓。汉有九江太守旗光。见《广韵·平之》。
[广 韵]:渠之切,上平7之,qí,止開三平之群
[平水韵]:上平四支·上平五微
[唐 音]:*ghi?
[国 语]:qí
[粤 语]:kei4
[闽南语]:ki5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清朝· 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唐朝· 马戴《出塞词》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清朝·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唐朝·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唐朝·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唐朝· 李贺《雁门太守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朝· 杜牧《江南春》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宋朝· 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宋朝· 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