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午字的基本信息
  • 拼音:wǔ
  • 繁体字:午
  • 总笔画:4
  • 部首:十(十字儿)
  • 部首笔画:2
  • 声调:上声
  • 结构:独体结构
  • 造字法:象形
  • 是否常用:是
  • 汉字五行:火
午字的基本解释

◎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
◎ 用于计时: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午间。午饭。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
◎ 古同“忤”、“迕”,逆,背。

午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wǔ 
〈名〉
(1) (象形。本义:御马索)
(2) 同本义 [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3) 地支的第七位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4)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5)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6)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7)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noon]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8) 又如:午枕(午睡);午牌(午时);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号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斋(中午的斋食);午暑(中午的暑气);午漏(午时滴漏);午际(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饭后的茶水)
(9) 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horse]。如:午日三公(马)
(10) 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five]。如: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节(端五节)
(11)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southern]。如:午上(南方的上空)
词性变化
wǔ 
〈形〉
(1) 纵横相交 [crisscross]
度尺而午。——《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午。”
(2) 又如: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
wǔ 
〈动〉
(1) 通“”。违反 [violate]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午。——《汉书·刘向传》
(2) 通“”。抵触,相遇 [conflict;meet with]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午字的起名寓意

(wǔ)指午时、中午,又指地支的第七位,属马。

午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wǔ]
[《廣韻》疑古切,上姥,疑。]
(1)十二地支的第七位。
(2)十二时辰之一,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午时日正中,因亦称日中为午。
(3)指月正中。
(4)干支逢五曰午。亦特指阴历五月初五。
(5)午供的省称。
(6)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7)十二生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8)纵横相交。
(9)姓。宋代有午相。见《宋史》。
[②][wǔ]
[《集韻》五故切,去莫,疑。]
1”的古字。“1”的古字。
违逆;触犯。后多作“”、“”。

午字在音韵字典的解释

[上古音]:鱼部疑母,nga
[广 韵]:疑古切,上10姥,wǔ,遇開一上模疑
[平水韵]:上声七麌
[唐 音]:ngo?
[国 语]:wǔ
[粤 语]:ng5
[闽南语]:ngoD7

带午字的诗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朝·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宋朝· 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朝· 杜甫《端午日赐衣》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唐朝· 李贺《七夕》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宋朝·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宋朝·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宋朝· 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宋朝·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宋朝· 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 朱栴 《青杏儿·秋》

带午字的成语
午字在首位的男孩名字
午字在首位的女孩名字
与午字同音的字
与午字同部首的字
与午字同笔画的字
与午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