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
详细字义
◎ 舟 zhōu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2) 同本义 [boat]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 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舟人大恐。(舟人,船夫)。——宋· 苏轼《石钟山记》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舟人(掌舟的人。即船夫);舟次(船只及船只停留之处);舟牧(古时掌船的官);舟师(古时的水上军队,即今海军;船夫);舟航(由舟相连而成的浮桥。也作“舟杭”);舟梁(连船为桥;船和桥)
(4) 尊彝等器的托盘 [dish]
皆有舟。——《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尊下台,若今之承盘。”
(5) 酒器名 [wine vessel]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王舟。——《东坡诗》
(6) 姓
词性变化
◎ 舟 zhōu
〈动〉
用船过渡 [ferry sb.through]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
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李翱《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
(zhōu)指小船。取名寓意轻松,悠闲,自由自在的生活。
[①][zhōu]
[《廣韻》職流切,平尤,章。]
(1)船。
(2)以船渡水;乘船;操舟。
(3)用船载运。
(4)佩带。
(5)古代尊彝等的托盘。
(6)今茶碗底托亦称茶船。借称酒器。
(7)通“周”。参见“舟旋”。
(8)姓。春秋时虢有大夫舟子侨。见《国语·晋语二》。
[上古音]:幽部照三母,tjiu
[广 韵]:職流切,下平18尤,zhōu,流開三平尤章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粤 语]:zau1
[闽南语]:chiu1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宋朝· 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宋朝· 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宋朝· 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唐朝· 李珣《南乡子·云带雨》
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元朝· 白朴《得胜乐·夏》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宋朝·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明朝· 张岱《湖心亭看雪》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唐朝·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唐朝· 郑谷《莲叶》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朝·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