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 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计量。测量。量度。量体温。
◎ 估计,揣测:估量。思量。打量。
详细字义
◎ 量 liáng
〈动〉
(1) (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2) 同本义 [measure]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汉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衡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 又如:比量(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比试);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斤斤计较;量地(丈量土地);量酒(量酒人,量酒博士。都指酒店中接待顾客的伙计);量珠(以斗量明珠以买侍妾。后指纳妾为量珠之聘);量视(衡量;看待)料量(计量);量校(以量器测定校核)
(4) 衡量,酌量 [calculate;estimate]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少仪》。注:“量其事意合成否。”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度德量力。——《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敌之众寡。——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5) 又如:量移(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
量
(6) 通“緉”。双 [pair]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世说新语·雅量》
(7) 另见 liàng;liang
词性变化
◎ 量 liàng
〈动〉
(1) 估量;揣度 [estimate]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2) 又如:量入为出;忖量;量抹(量视。轻视,蔑视);量人(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量才称职(审量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
(3) 料想 [think of]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量度(量忖。思量,考虑);量他不敢来
(5) 另见 liáng;liang
基本词义
◎ 量 liang
(1) ——见“打量”( dǎliang);“掂量”( diāngliang)
(2) 另见 liáng;liàng
用作人名意指大度、豁达、谨慎之义
[①][liàng][liáng]
[《廣韻》力讓切,去漾,來。]
(1)计量物体多少的容器。
(2)泛指计量的标准。
(3)限度;容量。
(4)分限;限界。
(5)气度;气量。
(6)指才能。
(7)标准;规格。
(8)(或读liáng)衡量;估计。
(9)指思虑、考虑。
(10)裁度,测断。
(11)评价;品评。
(12)数量。
(13)谓布满。
(14)坑,洼地。
(15)哲学范畴,与“质”相对。
(16)量词。南朝时一种计量墨的单位。
(17)通“緉”。量词,犹双。
(18)通“兩”。量词。
量2[liáng]
[《廣韻》吕張切,平陽,來。]
(1)用特定的标准工具,测定事物的长短、轻重、多少或其他性质。
(2)计算、查点(数目)。
(3)商酌。
(4)方言。购买(米、豆等)。
[广 韵]:呂章切,下平10陽,liáng,宕開三平陽來
[平水韵]: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粤 语]:loeng4loeng6
[闽南语]:liang5,liang7,liong7,niu5,niu7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宋朝· 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明朝·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朝·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唐朝· 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宋朝· 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宋朝·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宋朝·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宋朝·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宋朝·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 刘彤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